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斗指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前结束。
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是进入秋季。气温法划分的秋季,表示天气凉爽了。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虽然已经步入了秋天,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这时暑气渐退,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在立秋祭祀土地,庆祝丰收。
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立秋这天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想知道更多24节气相关内容,二十四节气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