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会吃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并且是从古时候开始中国人对吃的就很讲究,不仅爱吃还会吃讲究吃,不管什么食材到了中国总是能够被做成美味佳肴端上桌,并且在一些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冬至的时候要吃饺子,那么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其中的由来和故事是怎么样的,不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俗称冬节、常至节等,属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因此冬至要吃饺子也属于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在冬至这个时期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并且民间也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传闻,不仅如此,饺子馅料丰富,是冬至的最佳选择。饺子有交子,谐音之意,寓意着新年与旧年之间的交替,新习俗与旧习俗的取舍,去旧迎新,扫去烦恼与过往的不顺。因此,在冬至寓意最好不过吃饺子。
冬至的由来
冬至(英语: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的历史故事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