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过了霜降,气温就会骤降,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初霜。霜降节气有什么含义?霜降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霜降节气有什么含义呢

霜降的节气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早晚天气较冷,中午的温度则是比较炎热。双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天到冬天的一个过渡期,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转冷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霜降”与“降霜”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

霜降的传统习俗

针对霜降这个节气,我国传统人民也有许多习俗,其中包括饮酒赏菊,因为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好时节;有一种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冬天的时候嘴唇会裂开;还有进补,民间有“补洞不如补霜降”,觉得“秋补”比“冬部”更重要,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煲兔肉”等食俗;除此之外还有登高远眺、扫墓祭祖等习俗。

霜降各地的风俗

广西的居民在霜降这一天习惯吃牛肉,以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在广东地区,霜降前还有“送芋鬼”的习俗,先把瓦片堆砌成河内塔,放入干柴点燃,等瓦片烧红后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芋头,最后将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大家用这种方式来辟凶迎祥;福建地区喜欢吃鸭子,霜降这天要进补,闽南有句谚语叫“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而在北方的说法则是“贴秋膘”。

中国地大物博,关于霜降的习俗各个地方都有些差异,霜降时节记得添置衣物做好御寒准备,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别忘了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