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寒食节原本是不相关的两个节日,但是后来因为这两个节日的时间比较相近,渐渐的融合成了一个节日,尽管原来两个节日的习俗并不相同,由来也不一样,但是携着时间的演变变成了一个节日。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怎样

  寒食节是一个由传统故事演变而来的节日,它和清明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清明节它其实是一个时节,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清明这一个阶段的时候和我们的农作物是有着相关联的影响的。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清明”表达的只是天清地明的意思,传说大禹治水后“清明”一词就出现了,当时人们借用此词庆贺水患消除、国泰民安,后来夏历中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时候就将清明定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

  清明节的饮食习俗

  在清明节这个时间段里面,人们对于艾草有不一样的情怀,是因为在清明节前后温度会开始升高,虫害会比较多,艾草挂在门口或者是用于我们的饮食之中,可以帮助我们驱赶这些虫害。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像宝塔似的非常可爱。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球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是一个有传统文化和感知的节日,它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很多很多的美好寓意,也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想法。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