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粽子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和由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旺盛,百邪皆避。来,查看更多端午节的内容。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一、光宗耀祖 粽子的“粽”与祖宗的“宗”音近,而且端午节还属于传统祭祀节日,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也有祭奠先祖,光宗耀祖的寓意。 二、功名得中 端午节与高中、中考的时间相近,且粽子的“粽”与中举的“中”音近,所以在端午节吃粽子,也有祝福考生考试顺利、考上理想院校的寓意。 三、祈福求子 端午节送九子粽,寓意祈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并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 四、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的由来。 五、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_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这也粽子的原型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 西汉时一些地方端午时吃“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而西晋周处,称呼粽子为“角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南北叫法不同,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因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呈角状,被称为“角黍”。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