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代,而后逐渐流传于浙江及长江以南地区,近些年也流传之北京,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是中国戏曲之母。本期的昆曲文化带你了解昆曲是哪里的,昆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结束语】昆曲是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过鼎盛时期也有过萧条时期,但是,依然磨灭不了人们追捧它的热情。如今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想象它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