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近日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了,这意味着什么了,验证了什么呢?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

  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5月8日13时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完美验证七大关键技术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特点,采用“返回舱+服务舱”的两舱新构型。飞船既可以应用在近地轨道,支撑我国空间站建设,还能胜任载人登月等更遥远深空的探测重任,更具备着“运人+运货”的强大本领,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  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尤其是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标就是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方案的正确性。据了解,为了验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五院研制团队为试验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飞行事件。在轨飞行过程中,试验船要完成数十个关键动作,开展多项搭载试验,可以说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从成功发射到安全返回,试验船表现完美。对五院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关系到任务的成败的7项关键技术一一得到验证,为下一阶段的新飞船研制指明了方向。

  中国载人飞船技术从跟跑到并跑  载人航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能够促进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向前发展。根据官方公开的资料,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探索载人航天技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代号为“714工程”的载人航天计划全面推进,该工程的“曙光一号”载人飞船研制计划也正式上马。但由于种种原因,“曙光一号”载人飞船研制最终停止。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大幕徐徐开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在绕地球14圈、飞行21小时后启动返回程序,顺利返回,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

  从1999年至今,我国总共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包括6艘载人飞船和5艘无人飞船,并且还发射了2个空间实验室,共有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长在轨时间达30天;实现多个首次——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首次交会对接、首次太空授课……在5月5日晚举行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面向中国载人航天向更遥远的深空挺进的任务需求,2015年,五院论证提出研制新飞船试验船开展高速再入飞行试验的方案。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短短三年间,五院便完成了方案设计、产品研制、整船总装、综合测试、大型试验,突破了大量关键技术,从无到有打造出了这艘承载新希望、开拓新“天路”的新飞船试验船。

  经过任务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际先进的天地往返航天器相比,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能力毫不逊色,都具备适应多任务需求能力、更大的轨道机动能力、兼顾陆上和水上着陆能力等。

  新飞船更加智能,飞船的GNC系统可以独立控制飞船飞行,进一步提高了自主运行能力,提高了在轨生存能力和应用潜力,同时降低了维护运营成本,对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型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飞船还能自己给自己“看病”。在飞行过程中它实时关注着自己的健康,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系统智能的算法自己给自己“诊病”,找到病灶并临时或长久剔除病灶。

  新飞船性价比更高。新飞船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为了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被航天工程师设计成可重复使用,如星敏感器、计算机等一些高价值的设备,经过优化设计由服务舱调整至返回舱安装,这样就可以随返回舱返回后进行回收利用。在返回舱外包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轻质防热结构,执行完任务后只需更换轻质防热结构,经过规范严格的检测,就可以再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了实现多功能使用,新飞船采用“搭积木”式的模块化设计。不同的任务需求,通过相同的返回舱和不同的服务舱的配置就可以完成。

  试验船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已具备雏形。据了解,后续五院将结合任务需求,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总体方案深化论证,尽快完善和研制具备高承载人数和货运运输能力、适应近地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使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全面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