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末伏虽然在立秋后,但末伏还是三伏中的一伏,而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所以末伏还是挺热的,但末伏早晚会凉快一点,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末伏后还会热半个月到两个月左右。
?大部分地区在末伏天过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的。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但是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气象上对于“秋老虎”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也有一种说法,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所以天气还是比较秋高气爽的。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 前一天这时段,共10天。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