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解释或说法。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拥有一种魄力,很多事情并没有早晚一说,虽迟不晚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那么,耳顺之年究竟是多少岁呢?
什么是耳顺之年 耳顺之年,意思是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有所成;四十岁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能顺着心意去做事,而不会超越世间的规矩。
耳顺之年历史记载 郑玄注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是说听人所言,能懂得隐涵于言辞之内微妙的意旨,言辞之外尚未说出的深意。郑玄注义可说是最早的解释了,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引李充云:“耳顺者,听先王之法言,则知先王之德行,从帝之则,莫逆于心。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其说同郑玄义。
刘宝楠《论语正义》曰:“闻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则知言之学,可知人也。”概括三家言,解释的意义相同。俗话所说,听人听声,锣鼓听音,能知晓话语之间的深刻涵义,不少聪明人都可以做得到,未必需要到六十了才修养达致这样的境界。
有的学者很看重自己所学,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听到他人的言论,既不能善与人同,又不能择其善而扬之,更不能见其错误而隐蔽之就会逆耳违心,听不进去。而圣人所持的道理,是普遍性的规则,要一以贯之,无论什么话都能听进去,隐恶扬善,晓畅通贯,这就是耳顺。焦循这样解释,自然与郑玄所说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或看法,每个人不要去强行改变他人,其实只要能够将自己做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