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寓意是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就要到来了,这时候气温持续升高,日照充足,夏至后的天气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象征着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时候,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极越明显的缘故。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经过南返的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凡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年中都有两次被太阳垂直射向地面。

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想知道更多24节气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