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中的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那处暑后天气还热吗?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暑气逐渐散去,早晚温差变大,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距离进入真正凉爽的秋天还有待时日。

  人们常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到了处暑节气以后,白天早晚温度已经逐渐下降,但是中午天气依然是比较炎热的。

  在北方地区,处暑后由于西北季风盛行,从北方蒙古等地吹向我国大陆,带来了凉爽,因此在北方地区会变得凉快。

  而在南方许多地区,还是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天气依然炎热,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温度又会较夏季降低,而且此时天气还会逐渐变得干燥。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节气以后,基本上再过一周我国各地气温才真正进入了秋高气爽的时节。而且这时候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没完全退去的湿热空气,空气中就会凝结成水珠,最终出现下雨天气。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锦上霜,这时候随着雨天的持续,炎热气将逐渐过去。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气象学上,炎热过后,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即入秋。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逐步南下,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则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

  总之,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