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是传统花灯的一种,我国民间很早之前就有耍龙灯的传统。舞蹈其实最开始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现在的舞蹈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但是仍然保留着祭祀庆祝的功能。正月十五耍龙灯就是一种庆祝祭祀仪式。

耍龙灯的传统习俗

龙是中华民族的额图腾,在古代百姓的心目中,龙,有着消灾除患又能呼风唤雨的功能,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立国,最为需要的,就是风调雨顺,而风调雨顺,都是给生产的农民心里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古代的百姓们,都是渴望,祈求得到龙的庇佑,所以也是形成了在祭祀的时候都是有舞龙还有元宵节耍龙灯的习俗了,是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象征。

耍龙灯的来历

耍龙灯,也被称为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这就是记载的龙的形象。

龙灯的演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也可以说是华侨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