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有着许多形式各异的习俗,人们从中可以体察各地的风土民情,十分有趣。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山西地区在中秋节时有哪些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打月饼  山西地区普遍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山西人过中秋节,祭月是民间悠久的风俗,而月饼即是祭月最首要的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农村习惯自已制作,称为打月饼。每逢节日来临,家家都要架锅,自己烤制月饼。

  山西人中秋用的月饼分为祭月月饼(也称团圆月饼)和普通的食用月饼,祭月月饼讲究四个一斤,包含着“四平八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祭月则用套饼,由大到小,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一桃形月饼,这里制作月饼,和面全部采用麻油,显得特酥。

  山西繁峙县还有一种特殊的球形月饼,是当地农家的独特创造。而其他的一般农家打月饼,特别讲究制作一些兔儿形状的小月饼,是专门送给小孩子的礼品。取意于月中玉兔,表示做大人的对孩子的祝福,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蟾宫折桂”,步入仕途。

  月饼模子精雕细刻  山西农村中制作月饼的木质模具最富地方特色,山西人普遍称其为“月饼模子”。质材上乘、精雕细刻的月饼模子是家家户户喜爱的宝物,许多农妇都以拥有几件好模子为荣。月饼模子以枣木为优,视木材大小而制作不同尺寸的月饼,小则直径三五寸,大则盈尺,镂刻广寒宫、玉兔等花纹图案。

  打月饼时,将事先做好的面饼坯子放入模子中,用力压实,然后朝下用巧力将月饼敲出,圆圆的月饼凸凹着种种花纹图案,招人喜爱,然后经过烘烤定形即成。山西月饼多以油和面,馅子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月饼形状以圆为主,也有葫芦形、桃形或月牙形月饼。

  祭月亮  中秋之夜,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即月神图象)、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全家仰望一轮皓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口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供器中有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一俟玉兔东升,月光照临桌上供品,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

  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过去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可能因为月亮属阴;但是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

  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各地通行全家男女老少一起赏月,一齐饮宴,谈天说地,以庆丰收,以贺团圆。山西民间流传着“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谣谚,认为“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必定好收成”,是为普遍的俗信。

  拜月结束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祭品,将一块大月饼按全家人数切块,每人一份,若有外出未归者,还要特意留给未归人一份,待其归来时食之。晋南中秋之夜拜月、食月饼之后,乡里小伙子们还要在夜色中打响鞭,即打马鞭,以音大而清脆者为优。

  有的地方,是夜还要点硫磺火,称龙火。还要给自家养的狗戴上铃铛,领上狗东奔西跑。当月已西沉。大人们多已睡时,还会听到门外街巷里响起清脆的鞭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铃声当当,鞭声叭叭,另有一番乐趣。

  祭月物品除月饼外,还有西瓜、葡萄、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存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便精心操作,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晋南一带民间传说西瓜是一种野兽的头,它凶猛强悍,每年八月十五夜总要出来伤人,晋南人借吃西瓜(兽头)以解气。

  葡萄是山西晋中、太原一带的特产,历史悠久,恰在中秋时分前成熟。葡萄以其蔓枝多子和晶莹圆润的特征,很早就成为民间风俗中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物,用葡萄祭月也是山西人久远的风俗传承。

  毛豆选摘嫩黄豆角连枝煮熟,色金黄,味清香,据说兔子最爱吃,祭月的毛豆是专门为月中玉兔准备的。

  晋西北许多农村习惯祭供煮熟的玉米棒,用意与毛豆相似,也是兔子喜爱之物。此外,祭月时还供些苹果、梨、柿子等时令水果。晋中一些地方把西瓜去瓤雕镂出各种图案,中间置一油灯,灯光从镂空的瓜皮间透射出来,柔和美观。

  团圆饭  晋东南地区,八月十五日要请女婿上门,设酒招待。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山西民间特别注重此时此刻的全家团聚。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在这天回家过节,并且还习惯买上一些高级月饼。出嫁的姑娘忌在娘家过中秋节,要回到婆家与丈夫一块赏月。新媳妇回婆家必须由女婿来请。女婿叫媳妇要给岳父岳母送月饼作为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