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可谓不多,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传统文化几经波折,至今流传,而寒食节就是其中之一。寒食节,也叫清明节,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五,当中也有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还想要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问:寒食节是几月几号,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答:寒食节也叫清明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五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由来最普遍的说法为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避开内乱,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子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但最后发现介子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山东省鄄城县凤凰乡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实际节日这三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但晚饭仍然有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一般晚饭会喝开水,而不是平时喝的各种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