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些是和汉族民众一样过汉族春节的,当然也有一些民族拥有着自己的传统新年。侗族就是后者的一个例子,侗族同胞们过的传统新年称为侗年,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来看侗族的传统节日为你介绍。

  侗年在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这个节日原来是侗族中的杨姓族人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主要在贵州黎平、榕江、从江等地作为传统新年流行,后来人们互相仿效,侗年就传开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侗族人统一了侗年的日期——农历十一月初一。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侗年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当天侗家要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

  榕江县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家人,过侗年在十一月上旬,主要活动是花色品种祭老人和缅怀祖宗。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还有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七十二寨的侗民过侗年,有这么两个传说,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

  另一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