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活动,其中一项就是逐鼠。逐鼠的习俗要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用米粥去喂老鼠,老鼠吃饱了之后,就不会去吃其他东西,造成破坏。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正月十五,米粥喂老鼠。”

  元宵逐鼠活动

  什么是逐鼠活动呢?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这项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正月十五喂老鼠是什么习俗

  正月十五喂老鼠的起源,来自于我国古代。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矣!”正月十五,冬日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封建,认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得罪,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这项是元宵节传统的活动之一。

  逐鼠的做法

  逐鼠具体是怎么操作呢?有些地方还有元宵节照鼠耗的逐鼠风俗,于逐老鼠的目的一样。在湖南宁乡,元宵节晚上人们以香蘸茶油,点燃后插于屋内各个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耗粮毁物;有的地方还边插香边念语,把“客虫”(老鼠)驱逐出屋。《荆楚岁时记》则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柳插门,随杨柳所指,仍以酒脯饮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其用意亦是以之逐鼠护蚕。时代在进步,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没有老鼠的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