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也是面积较大的一座山城,陪都是1937年11月到1946年5月期间重庆的称号。因此,重庆既是陪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巴渝文化的代表城市。那么,重庆这座山城有什么文化讯息是我们不了解的呢?不妨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重庆简介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重庆曾为战时陪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1997年6月18日上午,重庆市各界3500多名代表举行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
二、重庆民族人口 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藏族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占总人口6%。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土家族有摆手舞、赶年、唱傩戏、花灯,苗族有赶秋节、踩山节,此外还有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土家吊脚楼和苗族刺绣、蜡染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重庆经济概况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2亿吨,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500万人次。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团结村铁路口岸成为内陆重要口岸,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为支撑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民生不断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库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五个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2013年,全市GDP12657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93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05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亿元,增长14.0%;进出口总值687亿美元,增长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8332元,增长12.8%。2014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GDP增长10.9%,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5%,进出口总值增长82.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4%和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