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乐器都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和音色,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古琴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音色,这些音色在演奏方式上有哪些特点呢,一起看下在中国乐器文化中古琴音色的分类和特点。

古琴音色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古琴琴弦可以发出三种不同的基础音色——散音,泛音和按音。  散音只用右手指法弹奏,依次可以得出——倍徵,倍羽,宫,商,角,徵,羽(正调仲吕均)这七个音。这七个音其中有两组,音高差是一个八度,其他五个音在音名上叫做宫,商,角,徵,羽,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古琴由一弦到七弦,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音数的计算方式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的《管子》地员篇中,计算方式的名称叫做——三分损益律。在音色上,散音宏大而浑厚,余韵共鸣响亮,有如钟磬之声,称为地声;  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虚按琴徽,抑制了全弦振动,只保留以所按徽位处为波节的振动模式,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2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2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2倍,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3或2/3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3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3倍,依此类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所谓正声者,如弦之有十三泛韵,此十二律自然之节也。盈丈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故琴之为十三徽。不独弦如此,金石亦然”。沈括在这里说的“泛韵”,也即泛音。他认为弦上发泛音之处便是“自然之节”。  如果人为改变“自然之节”的位置,违反了“自然之节”的规律,就演奏不出泛音来,泛音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唯有古琴可以用大段的泛音来弹奏旋律,古琴的泛音,更是我国古代律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其音色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也确实是自然天成之声,故称天声;  按音也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按在琴面上,以徽位为坐标,或奏实音,或奏退复,吟猱,绰注等虚音,形成独具特色的虚实音,音韵呈线条状持续变化。汉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单音节文字,一般一字一音,其发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汉字字音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通过声调来辨明字义,这在印欧语言中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外学中文,声调是一大难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缺少这种特质。  同时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也是线性的、音高持续性变异的一种形态,这和汉语语言的特质是相应和的,如同每个地方民歌特点很鲜明,与其方言是分不开的。这就是因为汉语字音和音乐旋律在音乐中融为一体的缘故。古琴音乐做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其按音的音色特点就是这样得来的。泛音的音色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

  小结:古琴可以发出三种不一样的音色,这三种音色有用左手弹奏,也有右手,还有左右手一起弹奏,音色各有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