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我们对于节日的传统风俗习惯是比较重视的,到了元宵佳节这天根据传统的风俗习惯来看,我们会有观赏花灯,猜灯谜,送灯,吃汤圆的传统,人们遵守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也是出于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能够讨得一个新年的好彩头。

  送灯的由来

  正月十五送灯是比较有传统意义的,根据风俗习惯主要起源于明朝左右,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根据记载来看,在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三点半前结束。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上班了。还有个原因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所以,记得小时侯大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

  送灯的说法

  从历史的记载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元宵节送灯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同时民间送灯的说法有很多,主要的说法就是元宵节送灯是为了弘扬孝道,每逢元宵节,人们都要给祖先上灯,在祖先安息之地表达对逝者的问候和温暖。元宵节也叫做灯节。而送灯也是一直以来元宵节的传统,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每年的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会结束的很早,在三点半之前就结束了。之所以吃饭这么早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吃完了正月十五的饭就表示年过完了,要开始工作了。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因为吃完饭之后要送灯,所以早点结束。

  送灯有讲究

  正月十五人们进行送灯仪式是比较有说法讲究的,在送灯时,人们为了讨一个吉利的好彩头,会进行先点燃的吉利的比赛,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这种习俗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