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七星组成。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古人给我们总结了一个速记口诀:夜观北斗星,天枢璇玑权。玉衡与开阳,摇光七星连。

  北斗七星是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它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开阳辅”或“开阳增一”。

  北斗七星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作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北斗七星在星座学中属于大熊座。北斗的盛行,渊源于中国先民对星辰的崇拜。中国的“紫微斗数”十四颗主星里,有北斗七星里的五颗。

  在古代,北斗七星被道教尊奉为星神。不光给取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这七个名字,还赋予了各种神学解释。

  天枢是贪狼星君,主多才多艺,个性多变。

  天璇是巨门星君,主心思细腻,直来直往。

  天玑是禄存星君,主与金钱相关。

  天权是文曲星君,主聪明才智,文学方面有造诣。

  玉衡是廉贞星君,主尽职尽责,是非分明。

  开阳是武曲星君,主重视秩序,沉稳威严。

  摇光是破军星君,主勇于任事,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