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但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1、纪念屈原说: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却没有捞到,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夫差继位后,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但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听信谗言,赐死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让人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念孝女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传统节日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