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终究四季里是难熬的,因为我们喜欢躲在温暖的大床上贪恋着丝丝暖意,所以总是起不了床,冬天也是最考验人的意志力的季节,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为什么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因为一年中冬至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然后逐渐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冬至日这一天,在地理学上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此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冬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周而复始。而对于南半球的人们来说则正好相反,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之时,他们则正好处于炎热的夏至,冬至日的南半球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

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系的南北偏移。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天气寒冷和地球“积热”有关。

  地球每天接受的光照热量,并不是“当天接收,当天消耗”,而是散发一部分,储存一部分。这个原理不仅仅是以“年”为单位存在,以“天”为单位也存在。比如,每天最冷的不是午夜,而是早上太阳初升之前。

  回到“冬至”话题,冬至过后,光照虽然在增加,但地球每天接收的热量,不足以弥补当天的支出。收入少,支出多,自然越来越冷,直到一个月左右,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点,天气才会真正意义上从冷转暖。等到“九九”时,每天接收的热量早已超过支出,天气也已经开始赶到热起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社会中,还会根据“冷锋”带来的风雨雪等天气有所变化。即便是暖洋洋的春天,一场倒春寒,还会让你把早已封箱的羽绒服在拿出来。

  小结:一年四季,冬天就是用来考验意志力的季节,只要我们能够挨过寒冷的冬季,就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