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居住在我国大兴安岭山林地带的鄂伦春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狩猎民族,所以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唱歌,舞蹈方面都显示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那么他们的狩猎文化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的呢?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  东北网黑河02月28日讯,鄂伦春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典型狩猎民族,也是人口最少、定居最晚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原因,始终过着随山而居、逐兽而迁的原始游猎生活。

  鄂伦春族狩猎,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大致分为以“乌力楞”(子孙)为单位的集体出猎,以“安额”为单位的狩猎小组和个体狩猎三种形式。“乌力楞”是同一父系的几代子孙,是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起来的狩猎组织,在生产力十分低下,只能使用弓箭、扎枪等原始工具的时期里,人们要猎取猎物,尤其是猎取凶猛的动物时,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有可能。

  “安额”狩猎小组的产生。狩猎工具进步了,如:有了火枪等先进的狩猎工具,是由三四人或五六人自愿组织起来的临时性的生产组织,鄂伦春语叫“安额”,狩猎结束,小组解散,下次出猎再重新组合。这样的小组多半是由亲戚或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的,“红围”(即好的狩猎季节)期一到,由一人发起,邀请几个人一起出猎,就坐下来商量出猎的有关事项,并民主选举狩猎组长“塔坦达”(即燃一堆火的狩猎组长),由他来指挥安排整个过程。

  长期的游猎生活使鄂伦春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每个猎人精骑善射,而且对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活动规律也都了如指掌,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狩猎方法。一个成熟的猎手,见到野兽的踪迹后,就能看出此动物所走的方向、时间长短,甚至判断出公母来,准确地判断出动物在什么方位,根据山形、风向去寻找,十有八九能猎到。狩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的二、三月份为鹿胎期,夏季的六、七月份为鹿茸期,秋季的九、十月份为鹿尾期,落雪后的冬季为打皮子和打肉期,是打猎的黄金季节,统称为“红围”期。鄂伦春人的狩猎方法有很多种,对每种动物都有一套猎取方法,择其主要的几个加以介绍。

  跟踪追随法,鄂伦春语叫“乌加任”。循动物的踪迹寻找猎取的方法,每种动物无论冬夏总会留下踪迹,猎人见到踪迹后,选好山形,看好风向循迹慢慢寻找,就可能见到动物。如果猎马好,且猎区山势平坦,树林又不很密,可以骑马追打,过去秋冬季猎野猪、捕捉公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猎取虎、猞猁等猛兽。虎和猞猁虽跑得很快,但没有耐力,因而骑马追撵就可追上,见到虎就可以射击。猞猁如跑不动往往会上树躲避,猎人追到树下就可猎取。

  猎犬围圈法,鄂伦春语叫“库日任”。当动物钻入密林,爬上陡峭山坡,或遇到虎、熊等猛兽难以接近时,猎人往往采取猎犬围圈的方法来猎取。当发现动物的踪迹后,将猎犬放出,猎犬会很快找到猎物并围圈住狂咬狂叫,猎人可乘机接近猎取。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被击伤而逃匿的动物。

  堵截法,鄂伦春语叫“阿黑玛任”,猎人在动物经常走动或在其必经之地堵截而猎取的方法。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如:有的动物经常去河边或水泡子边喝水或吃水草,晚去早归,并有一定的来往路线,猎人只要一早一晚在此“守株待兔”就可以了。还有些动物如果受惊,就会不顾一切地往高山或密林深处跑,如果判断准确就可以在动物必经的地方堵截而猎取。猎人必须要有长期积累经验的方行。

  蹲碱场法,鄂伦春语叫“库底日”,是鄂伦春人在春夏季打鹿茸(包括狡浫首)的最好方法。碱场是天然形成的盐碱地,鹿、狡浫等动物喜食盐碱,在春夏季的夜晚经常来此舔食盐碱。猎人根据这一规律来此碱场附近蹲伏,可猎到鹿、狡浫及狍子等动物。用同样的方法,也可猎到经常来水泡子吃水草和洗澡的鹿、狡浫等动物。

  堵洞法或掏洞法,鄂伦春语叫“阿格顿玛任”,鄂伦春人猎熊的一种方法。一到冬季,熊要进入洞穴避寒,直到第二年的春季才能出洞。棕熊体大,不会爬树,就蹲伏在洞穴内。黑熊会爬树,所以一般在树洞内蹲伏。根据这一规律,猎人要猎熊就要仔细寻找,如果找到蹲伏有熊的洞穴就想办法让熊钻出洞来,然后猎取之。用这种方法猎熊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掏洞的方法得当,猎熊的效果还是很高的。

  诱叫法,猎人用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诱动物而猎取的方法。春季猎人用狍哨叫“皮查文”诱叫狍子而猎取,秋季猎人用鹿哨叫“乌力安”诱叫鹿或狡浫而猎取。也可用此方法猎取其它一些兽类或鸟类。遛河法,鄂伦春语叫“鹅由任”,划着桦皮船或木筏顺水遛河的一种狩猎方法。在炎热的夏季,鹿、狡浫等动物都喜欢到河边乘凉或喝水、吃水草。

  根据这一规律,猎人只要驾船或木筏慢慢顺流而下,就可能遇到鹿、狡浫等动物,并猎取之。

  窖鹿法,或称窖趟子捉鹿法。猎人在鹿或狡浫等动物经常走动的地方,拦腰用两三米长的木杆筑起一道木栅栏来,短则几里,长则十几里,其间留出多处缺口。然后在缺口处挖出约两三米深的土坑,并用树枝、树叶等物将坑口伪装起来。当鹿、狡浫等动物在此经过时,便会掉入坑内。过去鄂伦春人捉鹿后来饲养,就是用这种方法将鹿捕捉到的。这些鄂伦春族原始的狩猎生产,是鄂伦春民族生存的最基本保障。

  小结:在2008年的时候,“鄂伦春族狩猎文化”被国家批准成为第二批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您可能还喜欢:  寒露的诗句有哪些 寒露诗词大全  厦门小吃那里强 厦门小吃攻略  杭州小吃 挤破脑袋也要吃的十大小吃  贵州小吃大全 让你流尽口水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