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以及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们对东乡族的认识有多少呢?今天,我们主要从妇女服饰、男子服饰来介绍东乡族花帽的特色,喜欢和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妇女服饰 上衣中间开口,一排整齐的布挽纽扣,领高寸许下穿黑色或浅蓝色的裤子,长齐脚踝,有的还套上黑色套裤,与汉族男子穿的裤、褂无大区别寒冷季节,披一件不褂面子的羊皮袄,斜襟,长的与大氅长短差不多,短的与短褂相似穿短皮袄时,多系一条粗布制的腰带老年人一般都内戴围肚。
东乡族服饰也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伊斯兰教众多的社会伦理规范中最首要的一条规定,就是人人平等伊斯兰教反对人们通过穿着豪华名贵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表现自己的高贵因此,东乡族服饰中不崇尚贵重华丽的服饰,不虚荣、不炫耀,穿着应尽量普通化、大众化,这是平等观念在服饰中的一种体现。
“仲白”是东乡族男子喜穿的一种礼服“仲白”的样式,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是一种小翻领对襟长衫式的外套,用黑色、灰色或白色布料缝制而成人们穿上仲白,会给人一种庄严朴素之感由于仲白是上清真寺聚礼和婚嫁、丧礼或探亲访友时的礼服,必须经常保持洁净,若不慎被秽物污染,要立即清洗干净
二十世纪初,较富裕的家庭妇女的服饰是:上衣齐膝盖,领圈及大襟都锈有花朵袖子很宽大,袖口上滚着两道绣花边下穿名叫“西古”的套裤,裤管上镶着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着脚管此外,还流行假袖,即从袖根到袖口间,用红、绿、蓝各色布缝成彩段,制成假袖,并在假袖的各段上绣以花边,给人一种好像穿着数件衣服的感觉每逢喜庆节日,她们则身穿绣花裙子,足蹬高跟绣花鞋,不戴盖头,只包头巾,发髻插银制饰品,或插用羊毛制做的毛蓝花,胸前佩带饰物
下穿拖至脚面的长裤,裤管约七寸。
东乡族妇女的发式与服饰随着不同的年龄与时代而变化着女孩幼年时头发周围剃一圈,中间平分,梳两条小辫八岁开始留发,梳成一条辫子,结婚后挽发髻,戴一白帽,外罩盖头至今有些青年妇女多喜戴筒状白帽,身着时装
除了用黑布、毛蓝布缝制的衣裤外,还穿褐褂褐褂系用东乡族自制的褐子缝制而成褐子有深棕、米黄、黑、白四色,都是羊毛的本色,坚固耐用褐褂分长、短两种,短褐褂一般在日常生活劳动时穿用,长褐褂则在探亲访友或上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褐褂的式样改变为时尚的中山装了老教男子多穿挂裤和长袍,新教男子多穿制服和小反领黑布面大衣等
中老年人到清真寺做礼拜,一般头上爱戴一种名叫“台丝达日”的缠巾,缠巾长九个半时(一时等于从手指到肘的长度),通常用白纱、黄纱或白绸、黄绸制成
此外,东乡族人还普遍喜好戴“烟黄”色天然水晶石磨的墨镜和茶镜这一习俗可能因其常年居住在海拔二千米的山区,光照和紫外线强烈,尤其是冬季雪后阳光耀人,为保护眼睛而形成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妇女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装颜色趋向单一,大多用黑、蓝或藏青色的布料制成,有的青年妇女着红、绿色上衣长齐膝盖,十分宽大,大襟开在右边,袖长至腕,袖口约四至五寸,有的还在上衣外面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
男子服饰 东乡族是我国甘肃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
青年妇女头戴黑色“昂处”(一种帽子),其特点是帽子的后面留有一个束口,帽沿上穿着一根丝线,丝线两头挽有丝穗,戴上帽子,束好束口,然后再把穗子别在两鬓青年妇女亦喜戴银耳环、银手镯姑娘出嫁时,还佩戴头饰、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镜不好,可向富人家借用,待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时归还原主如今,新娘只在头上及胸前插几朵绢花,很少佩戴头饰和胸饰
男子喜戴号帽号帽是一种平顶软帽,有黑、白两色,多用布缝制,有钱的人家或用绸缎缝制或用线织成黑色多是夹帽,白色是单帽老教的黑色号帽帽顶用六块布缝制而成,新教的帽顶则用整块布缝成号帽不大,仅可覆盖头顶
冬季穿棉袄、棉裤,式样与单衣同严寒时节也有穿皮袄的东乡族妇女因受宗教影响,一般都戴盖头自民国以后至今,仍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盖住,只露出面孔这是因为伊斯兰教经典规定,妇女的头发是羞体,需要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