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位于大陆南端沿海,简称为“粤”。从98年开始,在广东开始慢慢出现四小虎的说法,四小虎指的是: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座城市。他们包括:东莞、海南、中山市、顺德市。大家是不是对这几个城市很好奇呢?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广东四小虎、又称广东四小龙,是指1980年代广东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南海市(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_)、东莞市、中山市和顺德市(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当时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象征。
所谓小虎,是指跟深圳这样的大经济特区相比,它们的城市基础设施规模、人口规模等较小,而实际的民营、外向型产业规模并不小。
从广州出发,向南的两条公路,一条向珠海,一条向深圳——两个经济特区。它们分别经过南海、顺德、中山和东莞。改革开放初它们还是农村,但从1978年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大进制衣厂开始,四个城市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风生水起。
顺德重点发展乡镇集体经济;中山则以地方国营经济为龙头;南海,“五个轮子”一起转(县、镇、区、联合体、户),三大产业齐发展;东莞,“三来一补”遍地开花,“借腹生子”经济起飞。作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象征,它们承载着广东的自豪与骄傲,是胆识的象征、财富的象征,也成就了一个区域“先富起来”的神话。
名称由来 1987年,三十出头的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王志纲和他的同事在珠三角跑了一圈,写出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自此之后,东莞、中山、顺德、南海、“四小虎”(与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相对应)的惊艳表现,逐渐引起全中国乃至海外人士的关注。
广东四小虎这样的称呼虽在1987年新华社的报道中就提出来了,但影响的真正扩大是在1991年王志纲和田炳信合写的《珠江三角洲启示录》发表之后。
广东四小虎真正形成气候是在1986年和1987年,距离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有八九年的时间。这个格局基本上是以珠江为界,珠江东侧和西侧出现了两种很有意思的经济发展模式。东侧以东莞为代表,与香港形成了一个“前店后厂”的关系,成为香港转移加工工业的一个基地。当年有6万家香港企业向内地转移,有4万家选择了东莞。而在珠江西侧北侧,以中山、顺德、南海为代表,形成了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就是以香港的资讯、订单、技术为支持,发展物流,发挥当地市场经济的传统,企业逐渐“北伐”占领全国市场。也就是所谓的东莞模式、中山模式、顺德模式、南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