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或是年初,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运势了,是不是犯太岁等等的事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一直在说的太岁到底是什么呢?本期专题带你去了解详细情况。
太岁是什么意思 1、太岁,又称肉灵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太岁十分稀有,是百药中的上品。有典籍记载,太岁性平,苦,无毒,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肝等价值。
现代科学家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但其细胞结构为何形成和为何聚成如此规则形态,以及它的医药价值仍然是个谜;《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是古人认为的长生不老仙药。
在几十亿年沧海桑田巨大变迁中,许多物种都湮灭了,绝种了,而太岁却能繁衍至今,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是无与伦比的。它生长于地底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腐烂、变质。同时,这种粘菌主要靠孢子、菌丝繁殖,活性很强,随意切割都能够再生。但是绝非大家传说的无止境生长,如果能够快速生长就自然不会稀有了。
2、太岁即岁星、木星的神格。中国民间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所以中国俗语有“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说。
3、太岁星君又称太岁,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代中国人民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只之一。
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信仰,每年都有冲犯太岁的生肖,如属该生肖者,需要祭祀太岁神一年,以求太岁神保佑自己消灾免祸。
太岁的起源 战国时代有一种“岁星纪年法”,就是用岁星(即木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一年一个辰,12年一循环,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术推算。
1、从存在方位上看 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
木星与太岁的区别普通人很容易混淆。木星是星空中很明亮的一颗行星,为五星之一。木星在星空中绕行一周的周期是11.86年。古人看来,大约过了十二年后木星又会在同一星空区域出现。古人就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取一个名称,这便是十二次。每年运行一次,所以,木星又叫岁星。古人用来纪年。在《左传》、《国语》中就有岁星纪年法。但是由于木星运行周期是11.86年,大约84、7年木星就超辰一次。因此,古代就设计了一个假想的天体,它的运行方向与木星相反,速度均匀,即十二年一个周期,并和木星相对应,古人称之为岁阴。这样就不会出现超辰的问题了。太岁纪年大约产生在三千年左右,《吕氏春秋·序意》、《楚辞·离骚》、《汉书·贾谊传》中都有使用。在《淮南子·天文训》、《尔雅·释天》、《史记·天官书》中,也有详尽的木星(岁星)、太岁运行规律和纪年的记载。
2、从存在运行上看 可知木星是真实存在的,太岁是假设的,两者运行周期和方向不同,不是互相等同的。
《续文献通考·郊社考卷一百九》:“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