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候最调皮,整天被父母在院子里追着打。这个时候能给予我们最大安全感的就是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身上散发的是慈祥温和的味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疼爱我们,也是因为他们到了人生的“耳顺之年”。“耳顺之年”是哪个阶段的年龄称谓呢?小编来为大家揭秘。
耳顺,亦称作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是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也有解释说听别人言语就可以判断是非真假。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是六十岁的代称。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上文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相关语录: 郑玄注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是说听人所言,能懂得隐涵于言辞之内微妙的意旨,言辞之外尚未说出的深意。郑玄注义可说是最早的解释了,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引李充云:“耳顺者,听先王之法言,则知先王之德行,从帝之则,莫逆于心。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其说同郑玄义。 刘宝楠《论语正义》曰:“闻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则知言之学,可知人也。”概括三家言,解释的意义相同。俗话所说,听人听声,锣鼓听音,能知晓话语之间的深刻涵义,不少聪明人都可以做得到,未必需要到六十了才修养达致这样的境界。
小结:人一旦到了“耳顺之年”,自然会淡泊平静许多。虽然口中的话少了,但是心里却是越来越透亮。别看一些“耳顺”的大爷大妈们整天悠哉地带孙子,年轻时候可能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呢。